“冷”得不像5月?“倒夏寒”来袭,请预防这5类疾病!
今年5月
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
今年入汛以来的最强降雨过程
连续多日降水后
近日终于开始放晴
不过,也有小伙伴表示:
虽然放晴了
但感觉冻得瑟瑟发抖……
特别是在广西
“冷”得不像5月
难道这是一个“倒夏寒”?
一、
这个“5月天”为何比往年更冷些?
据气象专家介绍,近段时间以来,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势力异常强大,而且一波接一波地南下。冷空气南下是导致广西低温的首要原因,其次,东亚西风带呈现南北向的U型深槽,它居高临下主导冷空气一路深入南下,而我国中东部和中南半岛位于U型“槽”底。
来源:广西气象
气象专家解释,先有南海台风胚胎北上,它就像一块磁铁,吸引冷空气翻越南岭至武夷山防线,抵达华南;后有孟加拉湾风暴生成,加强了输送到华南上空的水汽;加上近期南海夏季风爆发,暖季风与冷空气持续对峙,制造出持续降雨和低温天气,强降雨的主阵地位于华南。
气象专家提醒,虽然已经进入5月,但未来10天冷空气会频繁影响我国,气温起伏大,请大家及时关注天气预报,及时增减衣物。此外,虽然雨水逐步退场,但山洪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具有滞后性,各地仍需警惕。
天气突变
这5类疾病容易也找上门
我们一定要注意
二、
天气突变,注意预防这5类疾病
01
感冒、哮喘发威
天气多变,呼吸道疾病高发,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,老人、孩子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很容易感冒。
冷空气刺激后,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,功能受损,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,引起咳嗽、胸闷甚至哮喘、呼吸困难等。
因此气温骤降时,有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,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。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不一样,有家族史、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。
02
老胃病易发作
气温较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,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,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,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、胃溃疡、胃肠炎等。
03
心血管很受伤
由于早晚温差较大,冠心病、心肌梗死等病人明显增多。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,特别是寒冷天气。
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,出现急性心肌缺血,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。
天气较冷时,血液黏稠度增加,容易形成血栓,诱发心梗。气温骤降,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,容易出现心肌缺血。
另外,呼吸道感染多发容易诱发肺炎,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,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。
04
脑梗更多发
天气多变季节是脑梗的高发季节,特别是许多老人在起夜上厕所或清晨起来时,就突然发生中风。
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,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悬殊、低气压、高湿度等,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,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,使血压骤然上升,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。
在晚上睡觉时,人体处于静止状态,血液黏稠度增加,这也是中风高发于这个时段的重要原因。
05
风湿性关节炎
天气变化多端,人们过早换上单衣、单鞋,甚至有些爱美人士会穿着裸露脚踝的裤子和鞋子,极易造成人体关节遭受冷空气袭击。
寒冷虽然不会导致骨关节炎,但会加重骨关节炎的症状,引起例如肩、肘、腰、膝等关节酸痛、麻木、僵硬的情况。
三、
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温骤降?
1.适当“春捂”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,早晚的气温较低,要注意保暖。
穿衣小贴士:
①最好选择是叠穿,方便早晚和中午随时根据气温调整;
②要适当“春捂”;
③记得“上薄下厚”“重首足”。因为头部和脚部是人体最容易散热的部位,而下半身的循环又相对于上半身差一些。
2.调整饮食。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,如维生素、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、鸭、瘦肉、蛋类、蔬菜、水果等。
3.注意通风除尘。室内及时除尘通风,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。
4.适当进行户外活动。呼吸新鲜空气,以改善心肺功能,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,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。
5.多喝水。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,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。
以往五一前后已经热得穿短袖都嫌多
今年的气温却非常不稳定
前几天更是“一夜回到解放前”
老乡们一定要根据天气增减衣物
谨防感冒哦!
来源丨综合自广西气象、中国天气网、央视新闻、新华社、生命时报
